更新时间:2023-12-31 18:16:02作者:威海教育网
惠能大师经典禅语
曹溪惠能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惠能大师经典禅语,欢迎阅读。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二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三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四
一切法不离自性。
一切法从心想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
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1.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唐●六祖慧能大师
2.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六祖慧能大师
3. 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4.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
5.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慧能大师
6. 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
7. 时世度,悟时自度。 --六祖慧能
8. 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六祖慧能
9.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10.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这一切的功德,不离自性,如此才是「真功德」——六祖慧能
11.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12.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六祖慧能
13.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4.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15.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16.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
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19.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六祖慧能
20.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21.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22. 善知识, 我此法门, 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何以故? 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 智慧常现, 不离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无念.无忆.无着。 不起诳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观照; 于一切法, 不取不舍。 即是见性成佛道。 ——六祖慧能
23.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24.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六祖慧能
25.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六祖慧能大师
26.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六祖慧能
2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
28.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2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30. 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六祖慧能大师
31.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32.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33.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34.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35.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36.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 六祖慧能
37.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拓展阅读
人物介绍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