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在考虑“雅行”的第三站该往哪走的时候,接到学校一个分管领导的电话,说一号楼的一个教室电源插座接触不好,要我过去看看。
正事重要。接到指示,我没敢耽搁,就马上离开了二胡活动室,直奔一号楼。
电源插座出现故障的那个教室在一号楼走廊最东边,要经过四个活动室。每经过一个活动室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往里看,这一层好像棋类活动比较多,有象棋、跳棋、军旗,还有围棋。里面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是有多有少,各不相等。从外面匆忙中瞥见,棋类活动室的组织与前两项(书法、二胡)又有很大区别,最大特点是“散”而不乱。所谓“散”是指学生活动形式不统一,有的两人或几人一组在对弈,有的在观战,象棋活动室有两个孩子似乎“吵起来”了,不用问,一定是其中一方要悔棋,而另一方不允许。这是象棋的常态,即使两个成年人对弈,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何况是孩子。指导老师看见了,也没制止,其实,这很正常、也很真实。达到了自主发展,自由交流的目的。
再看指导教师,其中一个活动室老师周边围着很多学生,可能在小组辅导或者探讨;还有一个活动室老师在讲台前上面进行集体指导,黑板上摆着一个棋局、棋子肯定是有磁力的,牢牢地被吸在黑板上。老师指着棋子,虽然听不清声音,看那表情,一定是抑扬顿挫,乐在其(琪)中……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折腾,插座修好了。可惜这个时候太晚了,各活动小组的活动陆续结束了,学生们纷纷离开各自活动小组,回到自己教室。
此时的我,纵然“雅兴”正浓,奈何“雅行”得止。
返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和同程的李老师谈起我们学校的这个“快乐星期五”大走班活动。这时我突然想起刚才在围棋活动室门口往里看的时候,觉得那个指导老师我不太认识。虽说来到这个学校时间不很长,还不能叫出每个老师的名字,但是大致模样应该有个“面熟”的感觉,可是对于那个老师我好陌生,一点印象也没有。
当我说出我的疑惑的时候,李老师说:“哎,你当然不会认识他了。他不是咱们学校的老师。”“怎么?不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他是……”
“他是咱们学校聘请的校外指导老师。”我的天哪!没想到,还有社会力量参与!原来,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现有师资又显得薄弱,怎么办呢?二小人勇敢而又智慧地创出了一条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路子。进一步了解,学校从社会聘请了好几位这样有专长、有爱心的指导教师,他们有的是学生家长,有的是社区义工,有的是政府工作人员。难得的是他们尽管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义务到校指导,不收取一分钱的报酬!这让我再次对二小刮目相看:二小究竟有何等魅力,让如此多的社会贤达甘心为之付出,且无怨无悔,无报无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