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为此我们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预习,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设计学案,让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由于课型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提倡学案彰显个性,但每个学案必须包括的内容应该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拓展迁移等环节。
现以现代文阅读学案为例加以说明:
现代文阅读学案包括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积累迁移等部分。
一、课前预习导读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资料链接、整体感知等。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课文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词,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主要环节阐释:
1.学习目标
①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 ××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② 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过高,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③目标的呈现。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2.资料链接
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方面的资料,这部分内容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有。
3.整体感知
此部分主要利用工具书解决文章中的注音、生字、词语,初步研读文章,整理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课文内容。
二、课堂研读导学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达标训练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主要环节阐释:
1.导学问题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设计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精选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学法指导
编写学案时要具体使用温馨提示、方法链接(学法链接)、知识链接、方法总结
温馨提示:一般用于对思考方向、答题角度、要求等的说明。
示例如下:
温馨提示:理解小说的主题,既要分析人物的言行,还要分析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方法链接(学法链接):侧重于具体的做题方法的介绍。
示例如下:
方法链接
复述记叙性文章的方法
A.抓住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B.对主要事件的经过要有层次的叙述。
学法链接
A.“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
点评: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一个“嚼”字,写出了他咬的力度,而咬碎的有骨头,也有自己的牙齿。可以看出主人公当时饥饿难耐,求生艰难,表现出了他坚强的意志。
B.“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点评: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发疯”、“反抗”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仍然要反抗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出他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让人敬佩,更让人震撼,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知识链接:侧重于对某方面的知识的介绍。
示例如下:
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的背景、人物身份、境况等。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D.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方法总结:侧重于具体的做题方法的总结,多运用于复习课或某项能力点反复训练之后,一般由学生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
示例如下:
方法总结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课堂积累迁移
1.当堂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知识点内容的题目。
②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